点击数:510
小镔采访
小镔
他谁?
他干了啥?
我为啥要采访他?
——莎士比亚·水
这位可爱的朋友您好~
冒昧的问一下…你多大啦~
88年的,挺老的,但是我心态很年轻!
你本职工作是做什么的呀~
是歌手么!朋友圈那首不用去猜很好听!
哈哈,没有啦,现在在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工作。
那平时打扑克的机会应该蛮多的?
我们公司的人都不打。不过我是有一群朋友偶尔一起打咯~
你是在什么契机下加入了德研社?
我是在知乎上看到的,德研社的号回答问题很蠢萌,不知道是不是你去回答的。
是我们设计师阿花回答的~(≧▽≦)/~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德扑的呢?
我是去年8月吧。
当时在一家vr公司工作,在那里大家偶尔会一起打德扑。我一开始对德扑印象并不好,认为那就是赌博。
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师傅,我的师傅叫腾得,是一个股票操盘手,对数据很敏感也非常理性的一个人,他教会了我德扑的基础知识和里面的概率博弈等东西,让我瞬间对这项竞技游戏点燃了兴趣。而且无私地教会了我很多,我真的特别感谢他。
你师傅牌打得好么?
我师傅打的还是蛮好的,平时应该算是稳定盈利了,2000多人线上mtt他也打到过冠军。
那你一开始和朋友打都是打cash对吧?
对的,一开始是打线下的cash,不过我打德州是重竞技多余盈利,所以我之后基本都是在打mtt跟sng了。这几天在学cash,cash我的经验很少,算是得从头开始了吧。不介意交学费,不过还是希望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咯。
你最近在德研社的比赛中屡次出成绩,
可以讲讲你的学习策略么?
我会把德州类比成理科的学习,因为这些科目的提高,都是要基础概念扎实,再配合大量的练习,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就是你看到这类型的题,你大脑就自动跳出公式。
德州sng里的各种概念可以分类为不同类型的题,比如:赔率,位置,风格,bluff,m值。我在一段固定的时间里,会专注训练一项。
比如我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就纯算赔率,我只保证我这一项一直都是对的,其他方面的错误,我先不去在意他。
之后对赔率熟练了,我开始学习位置,那我这十几局里,我可能最最注重的是位置这个参数,怎么把位置用好。
每天晚上我复盘的时候,我都会去记录自己,今天专注于训练这个参数的时候,所犯的错误。其实这就跟学理科,之后去复习错题是一样的。
后来我看了一本书,叫刻意练习。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叫心理表征。
我理解的意思是,一个人思考某个问题的思维路径。我们看待一手牌打法对不对的时候,跟高手之间的思维路径差别是很大的。而这个差别本身,就是你真正需要且也可以努力提高的部分,并且提高这种思维模式最快的方式是,请教比你高一个思维层级的人(不要是同层级也不要高很多层级)。
所以那段时间,等我基本的那些概念都熟练的时候,我一遇到什么牌局有理解不透的地方,我就去问我师傅。有时候他比我多考虑了隐含赔率,有时候他比我多考虑了某个人的风格。之后这些牌谱我都记得很深刻。
再后来我觉得我很多时候跟师傅的思维层级差不多了,我身边又找不到更牛的人可以问的时候。我就选择去看书了,看书是给自己一个跨时空跟牛人对话的机会。
这里我选的是哈林顿。我花了2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两本哈林顿在锦标赛。并且每次在里面看到一个策略,就像刚一开始说的,专门在牌局里训练这个策略。
比如里面提到的挤压打法,跟mtt比赛的m值区域策略,我都会安排十几局去专门训练。我边看书边实践,很多东西自然就忘不了了。
等我两本书都看完之后,我就尝试着在德研社打mtt都严格执行里面的各种前中后期策略。那段时间胜率就非常高。而且积分赛那一天中午的德研社午间推推乐也是获得了冠军。
在看完这两本书之后,我的想法又发生了一点点改变,我在知乎上看到别人介绍了费曼学习法。我觉得看书,听课,打牌实践这种方式,都不是最快提高德扑水平的方式。
所以我会在一些牌局里去指导一些水平比我差一些或者跟我水平相当但是某一把牌打的不好的人讨论。然后他们有时候会反问我更多的问题,我再去回答,就相当于我把书本里学到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再输出给别人。
有时候我跟他们讲解牌的时候,甚至我都惊讶于我自己居然能想到原本的我也操作不出来的打法。这种方式学习的效率比看书实践还要高很多。
非常实用的策略!
可能这些还是比较适合新手。我在跟你讲述的时候,也顺便回顾了自己的德扑成长历程,不说出来我也不知道原来我是这样的。
那你之后有向职业牌手转型的打算么?
并没有吧。哈哈。
最后请说出你对德研社有什么意见。
我还是希望,德研社既然选择了在金牌德州里做比赛。并且德研社是一个提高竞技水平为主的德扑社区。那金牌德州的复盘系统实在太差了,不适合牌手练习并且提高的。
感谢小镔接受我们的采访!
德研社
一起探索有趣的生活
0 条评论